又见假奶粉!你高价买来的宝宝奶粉可能是固体饮料 发布时间:2024-10-02 11:16:34  来源:Kaiyun主页

  近些年,母婴产业中冒出了许多五花八门的服务和产品,其中不乏一些没用又坑钱,还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东西。为了帮大家避坑,丁香妈妈推出了,每晚 9 点准时帮你「较真」。丁香妈妈带你科学孕育,少走弯路多省钱!

  我们在梳理 2019 年至今的国内婴幼儿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中发现,不少黑心品牌在宝宝的口粮——奶粉上打起了主意。

  去年 12 月,湖南郴州有家长向媒体举报称,自己遭遇了「特医奶粉骗局」。

  据媒体报道,举报的家长带着不到一岁的宝宝在医院看病时,医生断定宝宝是重度牛奶过敏,必须吃「特医奶粉」。

  有些宝宝,由于代谢或者消化的原因,吃普通配方奶粉后会出现一些不适反应。「特医奶粉」专门为患有特殊疾病或者特殊医疗状况的宝宝设计,不仅能保证孩子日常的营养摄入,还能避免不适反应的发生。

  然而,在家长在给孩子吃了这款「特医奶粉」一年后,这款奶粉被厂家召回,家长仔细查询这款奶粉的外包装,发现上面赫然标注着「固体饮料」字样,根本不是什么「特医奶粉」。

  据家长称,在吃这款奶粉的时间里,孩子过敏症状不仅没有改善,还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体重一年仅增加 2 斤。

  事件曝出后,慢慢的变多的妈妈表示也有相同的遭遇,在医院周围商店或是母婴店,都被推荐过类似产品。

  19 年 5 月,青岛某乳业公司在未取得特医食品生产资质的情况下,生产销售的名为「黄疸期小肽配方粉」「多种食物蛋白过敏期氨基酸配方粉」等产品,有关部门调查后发现,这一些产品实际均为「固体饮料」。

  监管部门认定该企业涉嫌虚假宣传,责令召回相关的 6 款产品,并处以 238 万余元的罚款。

  同时期,宁波某食品公司也因为未取得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和生产许可,用「固体饮料」冒充能缓解过敏的「特医奶粉」,被处罚 20 万元。

  19 年 11 月,广州某大型医药科技企业旗下的总经销公司,也因为涉嫌将「固体饮料」乔装成「特医奶粉」被媒体曝光。

  即便如此,依旧有不法商家顶风作案,试图打法律的擦边球,钻监管的空子,让人防不胜防。

  「特医奶粉」的全称是「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目的是通过食品技术调整奶粉的成分,来满足患有特殊疾病或是特定医疗状况宝宝的营养需求。

  比如,针对牛奶过敏患儿的氨基酸配方粉,就是用不会导致过敏的氨基酸替代了让孩子过敏的牛奶蛋白,来减少对婴儿胃肠道刺激。

  而「固体饮料」的原料并没有这些要求,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食用后,依然也许会出现过敏,进而影响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现行的国家标准中,普通奶粉执行的 GB19644-2010 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 GB 25596-2010 中,均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做了要求。

  而固体饮料执行的国家标准 GB/T29602 中,只有蛋白质含量达到 0.5%~1% 这一个要求。

  也就是说,「固体饮料」在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上都与婴幼儿配方奶粉相距甚远,它连奶粉都算不上,更别提婴幼儿配方奶粉了。

  这些「固体饮料」,在外包装上充分暗示了消费者这款奶粉是适合奶粉过敏宝宝的「氨基酸配方」,由于资质不全的原因,又在外包装上加上了「固体饮料」的字样来躲避审核。

  作为家长,我们除了呼吁政府加强监管之外还要学会辨别,让不法之徒没有可乘之机。

  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特医奶粉」的生产厂商除了生产和经营许可外,还一定要通过食药监管部门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审批,才能展开生产活动。

  注册审批需要提供研发报告、研发、生产和检验能力证明材料、临床效果试验等 9 项材料,审核非常严格。

  所有获得审批的正规「特医奶粉」,均在政府网站登记在册,大家只需要登录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输入产品的名字就可以得知这款产品是不是取得了相应资质。

  截至 2020 年 3 月 11 日,我国已注册批准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共有 32 款,也就是说除了这 32 款产品外,市面上我们看得见的「特医奶粉」均没有通过审批,产品的质量和功效无法保证。

  我们也将这 32 款合格产品整理成了清单,方便大家对照查询,让过多家长免于上当。

  值此315到来之际,我们郑重地提醒广大家长们擦亮双眼,呼吁执法部门加强执法,给孩子的饮食健康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本文经由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博士 云无心 、注册营养师&复旦大学营养学硕士 李靓莉、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营养学硕士 徐敏洁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