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4月10日报道,受中国内地消费的人在海外大量购买婴儿配方奶粉的影响,在继香港地区之后,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各大超市也开始对婴儿奶粉实施限购。业内人士认为,在供应紧张加上市场供需失衡的背景下,不排除将来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跟进实行奶粉限购的可能性。英国的限购令已不是先例,早期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新西兰、德国、荷兰、澳门(楼盘)等都不约而同纷纷出台限购令。 如果说前段时间本国香港奶粉的限购令,让大陆父母感到愤慨,那这次国外大范围奶粉限购令的推出,则更多的是让大陆父母感到无奈与尴尬。不少网友调侃说:“这世界最远的距离是孩子在这头,奶粉在那头。” 食品安全评论员陈国琴教授认为:正是由于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一些消费者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才会远隔重洋购买“洋奶粉”……面对如此情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当应感到羞愧。既然拿着纳税人的血汗钱,就应当脚踏实地履行地肩负的神圣使命,如果一系列的监督管理体系能够忠于职守、严格把关,又怎会让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呢? 某些网络媒体认为:哪里有“洋奶粉”,哪里就有中国消费者的身影。以至于,港澳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出现“奶粉荒”,一上架就被中国消费者秒杀、清空。这些国家和地区不得不像中国限购房子一样,出台限购措施,但仍然不管用。从根本上讲,要避免奶粉“限购”这种尴尬还是要提高国内乳业品质,重塑花了钱的人国产奶粉的信心。 对于限购令频出,一位南宁市民陈女士说:“我们做妈妈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不是富二代,但是现在如果有条件选择进口奶粉的,都选择进口奶粉,因为至少不会有三聚氰胺。其实要解决限购令的根本之道,还得靠加强食品安全,中国民族品牌立住脚。”陈女士已是一位三岁孩子的妈妈,对于国产奶粉,她认为:“虽然监管部门说标准已改,绝对合格,可是大家还是不敢买的原因还不是因为被国产奶粉伤得太深。” 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后,花了钱的人国产品牌奶粉产生的信任危机阴霾一直未散。同时,在欧美等国,婴幼儿奶粉一直是政府重点补贴的对象,本身的价格就较低,加之近年来欧元、美元汇率持续走低,使得欧美等国的奶粉价格竟比国内便宜很多。 “各国规定正式实施后,代购奶粉会变得更麻烦,现在奶粉过关越来越难,一会我们还需要请更多的人带奶粉过关。”有经营国外奶粉代购网店的店家和记者说。据他介绍,以前雇一个人带一次奶粉过关50元,一次可以带几罐奶粉,现在如果限购,不仅需要雇更多的人,每罐奶粉的成本也将上升。 而另一名从事奶粉代购的人士则表示,随着有关政策的收紧,代购成本上涨,奶粉价格也将随之上涨,某品牌一段奶粉最近就从每罐252元涨到272元。“现在货比较紧张,这期间我们也会赶在政策出来前囤一些的。”该人士表示。 “限购政策的出台就是因为抢购潮打破了当地市场的供求平衡,使得当地需求得不到保障。”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不过就算他国限购,也不会导致内地奶粉市场格局变化和奶粉提价。” 王丁棉认为,首先,国外奶粉就算不限购,全部加起来也只占内地市场很小一部分,约在3%~5%。“充其量十来个亿,而婴幼儿奶粉有400亿元的市场。这个量这么小,不可能影响到内地市场的格局,也不可能会成为提价的契机。内地婴幼儿奶粉市场,洋品牌强势,经营机制很牢固,货源充足,不会因为一些小冲击就导致整个市场变化。而内地企业也有足够的奶粉供应能力,更不会因此事提价。” 其次,国外奶粉出境受限确实会对习惯代购的消费者造成不便,这些人有的就会转到商超大卖场与进口商店专卖店等,这些专卖店可能一时因为货源紧张提价,但大卖场商超不会因此提价。 对此,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在沃尔玛超市为孩子购买奶粉的年轻母亲,其中一位黄女士说:“我一直是新西兰可瑞康奶粉的忠实用户,宝宝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吃这个品牌的奶粉,奶粉是不错,口感也好,宝宝爱吃,但是最近出了什么限购令,又说网购奶粉假的多,现在又不敢买了。真是很纠结,今后选择奶粉要更加谨慎,还是来超市选购比较可靠。” 随后,记者来到东葛路上的一家较大的婴幼儿用品专卖店,店员给我们介绍说,由于这里销售的进口奶粉都是国内版的,代购的通常都是港版,进货渠道不一样,所以目前这家店的婴幼儿奶粉价格和销售情况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除此之外,对其他地区奶粉的限购令,南宁市的妈妈们反应也比较淡定。 多国奶粉的“限购令”不仅堵死了奶粉代购渠道,同时让国内奶粉与国外进口奶粉的质量和信誉鸿沟一览无余。严厉的限购不仅冲击洋奶粉价格,同时也抬升各地奶粉代购价格。淘宝新西兰奶粉代购店主郭女士称,“新西兰奶粉代购每箱通关费上涨60元,并且还有可能持续上涨”;而德国奶粉代购每公斤通关费从16元上涨到30元。 众所周知,水客疯狂抢奶的原因是赚取价差。王丁棉表示,同一国外品牌同款奶粉在国外的售价一般比大陆便宜60-70多元。有香港居民告知记者,“同一个进口品牌的奶粉价格在香港要比大陆便宜3成”。 宋亮表示,除了价格因素受宠外,更重要的是国外奶粉适用欧美的品质衡量准则体系,而大家的一般观念是欧盟标准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 面对香港限购所引发的进口奶粉需求危机,有论点呼吁国家降低关税降低进口奶粉的价格,不过,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作用不大”。 宋亮表示,国产奶粉与进口奶粉之间有巨大的的质量和信誉鸿沟,而且鸿沟在扩大。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加大奶粉进口数量,这助长了鸿沟的拉大。 “之前我家的孩子一直在用国产某品牌的奶粉,感觉比较放心,但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些报道之后,我立即给孩子停掉了,改为选择欧洲的品牌。”南宁市民李小姐和记者说,给孩子选择奶粉绝对是要放心可靠的,尽管事件最终还没有定论,但是她还是对国产品牌的奶粉心存芥蒂了。 乳业分析师宋亮指出:真正的国外品牌并不多,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在华风光无限好,进口奶粉(剔除乳清粉)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越了50%,这一半的市场被三五十个品牌的洋奶粉瓜分。市面上现在多了200多种牌子的洋奶粉,但真正意义上的原装成品进口奶粉在国内只有两成的市场占有率。例如传统的老牌子:美赞臣、多美滋、雅培、惠氏等。 “国内一部分人到海外注册一个企业,搞一个非常“洋气”的名字,利用当地一些奶粉生产厂商代工生产,再转销国内。”一知情者称,“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上百个进口奶粉品牌中,近八成采取以上操作手法。”一媒体评论员则认为国内目前近一百个进口奶粉品牌,保守估计有六七十家以上都是这种操作模式。 一位奶粉行业从业十年以上的业内人士证实了这一说法,其指出诸如合生元、施恩、澳优(01717.HK)、纽瑞滋等奶粉品牌均曾被曝扮演洋品牌身份。大量国内业内人士“近亲繁殖”的洋品牌奶粉并没有很好的品牌知名度,更没有技术积累,也没有自己的加工工厂,这对需要很高技术上的含金量的婴幼儿奶粉而言风险很大。而国内消费者缺乏判断力,从而造成对市场的冲击。 国产奶粉现状分析:立足本土、深练内功才能提升信誉 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与假洋鬼子不同的是,一些民族品牌的奶业巨头高调的在海外寻找起了洋代工,如哇哈哈联合国际巨头进军奶粉业。这条路虽然走的艰难,一路受到众多非议,但我们仍旧是为他们这种光明正大的行为喝彩叫好!随着国内市场的持续放量,婴幼儿奶粉中纯进口产品受制于海外国家限购等因素,不足以满足快速扩大的需求;与此同时,贝因美(002570,股吧)、雅士利等国内品牌也纷纷引入进口奶源,并推出与外资品牌生产模式类似的产品,在中高端市场中慢慢的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不可否认,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让我们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跌至冰点。近几年来,国家格外的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乳制品企业也做了许多努力,尽管国产品牌奶粉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在一次次的奶业事故中,依然有一些优秀的企业经历了大浪淘沙的过程,脱颖而出。宋亮说:“如贝因美公司就是婴幼儿食品领域的领导品牌之一,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占有率超过10%,亦是08年少数未被检测出三聚氰胺的奶粉企业之一。国产奶粉业如多一些这类企业,才能真正使海外代购这条链条消失。”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谈到内地市民对一罐奶粉都缺乏信心的时候,他表示:“造成老百姓对一些食品安全缺乏信心的原因,从广大畜牧工作者、乳业企业到国家政府部门都有责任。”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已经明确,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这无疑为从根本上解决监管难题提供了机制保障。而完善立法、严格执法是推动当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的关键。 在2008年三鹿奶粉完成对中国消费者信心致命一击后,中国乳品企业痛定思痛,婴幼儿配方奶粉在生产监管上,确实比一般的奶制品严苛,甚至率先建立了质量追溯体系。经过多次整顿后,许多落后产能也被关闭和淘汰了。但某些商家的唯利是图、行业的恶性竞争、监管的滞后缺位,质量事故不时被媒体曝光,严重打击着消费者的信心。 悲催的中国父母们一方面费尽心思从香港等海外市场代购,另一方面眼看着国内的洋奶粉价格持续飙升,甚至超过英国德国的零售价。 “宝宝吃上放心奶粉”这个口号我们已高喊已久,面对各地的限购举措,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国产奶粉为什么如此这般让我们消费者伤透了心?我们大家都希望这不仅是一个口号,让我们心怀信心的同时,也同样期待内地国产奶粉能够雄起!